首   页
科研团队
科研成果
美国药学学会-福州大学分会
新闻动态
通知系统
所况介绍
膀胱癌手术后的复发及转移
发布日期:2013-01-18   浏览次数:
                                            膀胱癌手术后复发和转移的现状

    膀胱癌主要指膀胱内尿路上皮细胞的恶性过度生长。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手段是经尿道电切术(TURBt)后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或免疫治疗。单纯非肌层浸润膀胱癌电切术后1年复发率高达50%-70%,尽管术后采用常规膀胱灌注化疗,其复发率仍未见下降,且有15%左右进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后者即使采取全膀胱切除,但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膀胱癌具有易复发,易转移的特点。膀胱癌切术后5年生存率近为70%左右 。

   膀胱癌的早期症状是肿瘤偶尔破溃产生的血尿。检测膀胱癌目前是通过查尿中的红血球、脱落的癌细胞,也通过B超、CT等检查来发现膀胱肿瘤。当然最主要的是要通过膀胱镜检查和肿瘤组织活检来诊断膀胱癌。早期发现的膀胱癌,一般通过电切、电烧或者激光治疗。


                                         膀胱癌复发和转移的机制:


   1、病变残留学说:主要是指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在肿瘤基底部约20%的患者有残存肿瘤,可能再复发。
   2、肿瘤细胞种植(seeding)学说:肿瘤切除过程中脱落的肿瘤细胞再种植于膀胱。在尿道肿瘤电切术(TURBt)时,因膀胱内注水压力可高达80~100cmH2O,促使脱落的肿瘤细胞向膀胱壁深层粘附、浸润和穿透,复发可能为肌层浸润性的。
   3、膀胱肿瘤局部免疫抑制学说:自免疫监视理论(immunosurveillance)提出以来,大量的研究表明免疫功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有关,无论何种手术都可能有数量不等的肿瘤细胞脱离瘤体而残留体内或转移,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有可能将肿瘤细胞完全杀灭而彻底治愈,否则这些肿瘤细胞将成为日后肿瘤复发或转移的根源。膀胱肿瘤的研究发现,患者全身免疫功能多是正常的,但膀胱局部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经细胞因子诱导后肿瘤杀伤力仍低于正常T淋巴细胞,即膀胱肿瘤局部免疫抑制学说。

   膀胱肿瘤的转移途径分为癌细胞经淋巴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转移。经淋巴道转移是最常见的一种途径,髂内及闭孔淋巴结是膀胱癌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经血液系统的转移,转移器官最多见于肝脏,其次为肺及骨骼。皮肤、肾上腺、肾、胰腺、心脏、睾丸、涎腺、卵巢、肌肉及胃肠均曾有报道,但均占少数。

   肿瘤细胞在膀胱的直接种植常见于手术后在膀胱切口处、皮肤切口下、尿道残端发生肿块。这是由于肿瘤细胞的局部粘附和种植所致。

   在预防膀胱癌的局部复发上,常用的方法是膀胱内灌注卡介苗、干扰素或丝裂霉素。 但药物法常见一些毒副反应。如卡介苗膀胱内灌注以后,毒副反应较重,90%以上的人有比较严重的膀胱炎、尿频、尿急、尿痛、膀胱结核。膀胱内药物灌注后仍有肿瘤复发的可能性。膀胱腺癌和膀胱鳞癌更容易发生淋巴结或者其他脏器的转移。